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758章哦,神射手!明年你还参加三分大赛(1 / 2)





  华盛顿当地时间晚上9点。

  更具娱乐性的投篮之星大赛已经结束。

  接下来就是振奋人心的三分球远投大赛。

  八名球员一字排开,坐在球队席里。

  “嗨,雷!加油!”

  马克就在技术台旁边的前排,冲着雷·阿伦挥了挥手。

  雷·阿伦冲着马克竖了下大拇指。

  要知道这八个人里,都是三分投射的高手,“中投王”阿兰·休斯顿虽然最厉害的是中投,但训练时的三分投射能力,也强大到变态。

  像佩贾·斯托贾科维奇这种天生的三分投手,也是三分球大赛冠军的有力争夺者。

  然而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的三分球投射,当晚球员的竞技状态,导致了不确定性和偶然性非常大。

  八名球员已经开始了简单的热身,雷·阿伦和德克·诺维斯基参加了去年三分球大赛,可惜都没能拿下冠军,但比赛经验显然要比其他六人稍微多一点。

  最初的时候,马克不只是入选了全明星正赛,并且收到了新秀挑战赛的邀请,甚至连三分球大赛和扣篮大赛都进行了邀请。

  马克除了正赛,全部一一推掉了。

  今年的目的性非常明确:谨慎,保守。

  能在正赛上表演已经是非常满意了,其它的就不过多参与,也不要过度曝光。

  中国有句老话:

  月满则亏,精满则溢。

  作为新秀,第一年可以惹眼,但又不能太过惹眼。

  显然现场一方篮架三分线外摆好了五个篮球台——弧顶,两个45度三分线,两个底角。

  五组球全部是由4颗普通球+1颗花球组成,总分30分(从2014年开始,三分球大赛是由四组普通球+花球,一组全花球构成,参赛者可以自由选择五组篮球的摆放位置,和自己的出手点位,总分34分)。

  第一轮比下来,前三名晋级,然后是决赛比赛(出现平局进入加时赛)。

  八个人开始逐一上场投篮,雷·阿伦是第四个上场,投出了20分的高分。

  现场掌声,欢呼声不停。

  “这种三分投手是真的牛逼。”

  马克也站起来鼓着掌。

  不得不承认,投篮还是要有天赋的。

  这个时期的雷·阿伦,三分球投射的特点——出手点在三分线外,但选择的是前推式的投篮方式,使得落脚点偏向于三分线内。

  这也是上世纪90年代nba后卫们普遍的投篮习惯。

  雷·阿伦三分球整个动作还没有进化到完美程度,但三分球命中率已经非常咋舌了。

  马克想着,如果是自己,一分钟时间内,要出手25记三分球,算上跑动和调整的时间,相当于两秒一个球,自己能投到15分?

  正在思索间,八个人已经全部投篮完毕。

  雷·阿伦20分已经是八个人中最高的分,更是在最后三组,共15颗球里,命中了14个。

  佩贾投出19分的第二高分。

  “中投王”休斯顿则是投出了17分。

  进入决赛,出场顺序,由第一轮得分从低到高上场。

  “中投王”率先出场,可惜在第一组投篮只命中一球的情况下,心态瞬间失衡,最后只投出了12分的成绩,基本已经出局。

  马克看着不由得心里捏了把汗,在投篮的时候,心态的调整也是极其重要的,一旦第一组没有投开,那后面直接就崩了。

  刚才还想着自己能投出15分,在这种强压下,能投出10分已经是很优秀了。

  佩贾第二个上场,开局投的10投9中,引得mic中心球馆四方看台和前排的球员阵阵惊呼,但从弧顶的一组三分球开始,突然垮落,接着影响到了第四组的投篮,虽然在第五组的最后时刻找回了状态,但最后也只拿到了17分。

  这是个不高不低的分数。

  一旦雷·阿伦像“中投王”一样发挥失常,那三分桂冠就属于佩贾了。

  马克也是手心儿捏汗,甚至都站到了场上。

  “one,two,three,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