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嫁娶不须啼第8节(2 / 2)


  “夫人是刚到京城罢?”那边不开张口,裴三夫人只好再搭话头,搁下茶盏言笑晏晏,“头一回来京城?城中好吃好玩的,可有许多。”

  阿宝竖起耳朵。

  这才把话桥搭起来,两边你一句我一句,裴三夫人让丫鬟把坐垫挪过去。

  陶英红看她文弱,刚想自己动,被她抬袖一拦:“你是主,我是客,客随主,还是我过来。”

  坐到阿宝身边,笑着打量她:“几岁了?”

  “十四了。”

  “那就是属虎的,我也有个女儿,也是属虎的。”这倒不是假话,可惜没养住,两岁的时候没了。

  裴三夫人到如今还留着女儿的虎头小帽子。

  “那她人呢?没来?”阿宝问。

  裴三夫人容色微慽:“我是来给她和她爹添灯油的。”

  阿宝笑容收住,立时站直身子,两手一抱:“对不住,我不知道。”

  裴三夫人手还托着茶盏,仰头怔怔望住她,想说什么的,又笑起来:“不知者不怪。”说着把茶盏递给丫头,冲阿宝伸出手去。

  阿宝不知她要干什么,只把手递过去。

  裴三夫人从腕上褪下一只羊脂玉镯,套到阿宝手上。

  她连月辛劳,胳膊细了一圈,这只镯子套在她腕上松落落的,给阿宝戴,倒正正好,还显得镯子窄了些。

  “不成不成,咱们才头回见,怎么好收你这样重的礼。”陶英红瞥阿宝一眼,示意她赶紧把手镯摘下来。

  阿宝也知不能这么收人家的礼,想把镯子摘下。可她胳膊丰润,一时竟褪不下来。

  被裴三夫人握住了手:“我看着她很喜欢,是好孩子才送给她的。”

  “这……这怎么合适。”

  “到了京城,往后也是常来常往的,我夫家姓裴行三,家住在建安坊东门,一打听就知道。”

  一句常来常往,倒把陶英红劝住了,知道了住址,也方便还礼,可这也太贵重了,难道京城的富贵官家,出手这么大方?

  阿宝见红姨还踌躇,自己已经作主收下了,正对裴三夫人行礼:“谢裴夫人。”

  拉拉扯扯,显得小里小气的。

  裴三夫人笑着受了,不小气不造作,心中点了第二次头。

  第7章 如新

  吃完茶果斋饭,林家该下山了。

  陶英红与裴夫人别过,阿宝还特意又给裴夫人行礼。

  等她们人都走了,裴三夫人才松下来,她肩一松,小丫鬟便给她捶腿揉肩。

  方才不是不累,是不想在未来亲家面前摆派头。

  这么应酬一场,累得她眼都睁不开,陈妈妈拿出鼻烟壶,里头搁了薄荷白芷冰片,举到裴三夫人鼻间。

  裴夫人深嗅一口,只觉得鼻喉一凉,这才缓过劲儿来。

  小丫鬟捶完腿,陈妈妈一个眼色,一众丫头都这到门外去。陈妈妈知道,裴夫人定有话要说的。

  静室的门一掩上,陈妈妈就问:“夫人可还满意?”

  “满意。”就是不满意,也得满意。

  要是连她自己都先流露出不如意的神色,那不光外头的人家,家中几房凑在一处,就有眉眼官司可打。

  老爷子的身子,撑不了多久了。家里已经瞒着他,悄悄在准备装裹,得赶在老爷子走之前,把观哥儿的亲事定下来。

  裴夫人也疑惑过,怎么就非得是林氏,难道满城就没有能结亲的人家了?就算是在新帝亲旧中选,那……总也有读书的人家罢?

  可老爷子开了口,那就得是林氏。

  有些话既然不能摆到台面上来说,就由她来帮儿子把事做平了。

  裴夫人就道:“咱们今日已经是撑着笑脸儿贴上去了,林家若是知礼数,就该来还礼。这一来二去,就能提亲事了。”

  “要是林家不来呢?”陈妈妈有些担忧,林家乍富,身边的丫头仆从没形没状的,主家也不知懂不懂礼。

  裴夫人才刚嗅了薄荷,精神头略起来些:“不来?那还能怎么办?当然是咱们再凑上去。”

  如今是她们上赶着!

  自打她儿子开蒙读书,裴夫人不论是家里还是家外,耳朵里灌满了褒扬颂词。想跟裴家结亲的,可都是高门大户的女儿。

  宁氏就曾亲手给她做过抹额,还曾说过要给她绣睡鞋的鞋面。她虽不是那等好磋磨儿媳妇的婆婆,可宁氏孝敬,她当然高兴。

  “对了,回去得把那些东西都收起来。”

  “知道了。”就要相定亲事了,旧的那桩再不能提,宁家原来送的东西,是得仔细收一收。

  “我看观哥儿……像是很钟意她。”要不怎么悄悄打听,还知道得那么仔细。

  陈妈妈也觉得怪,裴观也有庶妹堂妹,若是妹妹们行止不合闺训,他定要出言教训。定下宁氏,也是因她端方庄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