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九节其他建设项目





  一、镍钴提纯车间

  镍钴提纯曾是是厂的试验项目,由浙江省冶金研究所、省工业设计院和横钢联合设计。原设计规模为:年产电解镍150吨,电解钴7吨,副产品硫酸钠6000吨。于1970年5月投建,由浙建二公司施工。该项目采取边设计边施工边投产和土洋并举的方针,在设备不全材料困难的情况下进行的。为使该项目尽快投入试产,横钢厂决定把正在施工中的原镍铁矿冶炼车间的耐火材料仓库改为本车间主厂房。生产用水、用电、用蒸气等由本厂自行解决。

  1974年2月,厂镍铁矿火法冶炼试验停止后,因无镍铁原料来源,该项目停试废弃。车间房屋建筑物面积已达2070平方米,共用国拨基建投资140.78万元,于1979年10月划归金属分厂沿用至今。

  二、轧钢车间

  1970年,浙江省革委会规划将横钢建成以生产合金钢材为主的省“小而全”的第二钢铁基地,因此决定在一车间西侧兴建一个轧钢车间。设计生产能力为:年产钢材4万吨,钢坯4.1万吨。同时,在总体部署上又考虑了远期规划工程,包括锻压车间,小轧冷拨车间、挤压车间和热处理车间。

  1970年5月投建。1972年底因国家计划变动停建。大型土方已完成,其中:共挖土方16万立方米,填土方8000立方米,房屋迁移2214平方米,附属设施800平方米的钢材仓库已建成,主厂房未开工。已到一些化验设备、检验仪器,以及一些风机、水泵、电动机等,但500x2和350x5等主轧设备计800余吨,200余台件一直未安排。该车间基础工程废弃共用基建投资39.45万元。

  三、铬铁破碎包装车间

  铬铁破碎包装车间位于冶炼三分厂北侧。1980年12月,北京钢铁设计研究总院根据冶金部(79)冶基字第760号文件和(80)冶计字第1184号文件精神,编制了《横山钢铁厂原料及铬铁处理工程初步设计》,其内容包括焦炭处理设施、硅石处理设施和铬铁破碎包装车间,总投资概算341万元。

  1983年6月,北京钢铁设计研究总院又根据冶金部(83)冶计字第627号文件精神,对原初步设计作了修正,编制了《横山钢铁厂铬铁破碎工程初步设计修正概算》,概算内容包括铬铁破碎包装车间、配电室、总图运输、外部管线、生活设施等。原料处理工程暂不建。铬铁破碎包装车间的厂房由铬铁破碎包装间和仓库两部分组成,设计建筑面积2911平方米,计划总投资330万元。

  1983年12月开始进行建筑基地堆放镍矿搬7万立方米后,1984年2月28日破土动工,年底就开始设备安装,并和土建工作穿插交替进行。土建由建德县建筑公司施工,设备由本厂四车间安装。8月3日主厂房,主体结构建成。1985年2月15日全面竣工。厂房实际建筑面积2846.73平方米,厂房内安装的设备主要有:强力鄂式破碎机1台,电力单板车1台,10/3吨桥吊2台,电动单梁起重机1台,电磁振动给料机1台,风动砸铁机2台。强力破碎机由北京钢铁研究设计总院设计,湖南衡阳有色冶金机械厂制造,齿板和衬板配方由北京钢铁研究院提供。

  铬铁破碎包装车间,主要承担一车间铬铁粗炼车间和三车间的铬铁清理、破碎、分级包装任务,以满足用户对铬铁外观、质量、精度大小、包装形式等要求。车间设计破碎生产能力为,年破碎铬铁3万吨,其中,高碳铬铁6600吨/年,中碳铬铁8400吨/年,低碳铬铁1500吨/年,微碳铭铁13500吨/年。

  1985年4月至1987年10月,先后进行4次负荷联动试车,因强力破碎机等设备未达到设计要求,试验均未成功。有待完善工艺流程后再继续试验,试生产成功后才能移交固定资产。

  铬铁破碎包装车间,共用基建投资330万元,试验费50万元。按投资构成分:建筑安装工程167.94万元,设备工具器具仪器162.06万元。按资金来源分:国家投资300万元,拨改贷30万元,试验费贷款50万元,此项未作出最后决算。

  四、隐蔽工程的分布情况

  影剧院(大礼堂)地下室面积600平方米。

  冶炼三分厂电缆沟总长550米,各种电缆线17.8公里。

  全厂排水管道总长15.23公里。

  全厂煤气管道总长10余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