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00节(1 / 2)





  镇北侯慌张道:“这些人都是要拉你和太子殿下下台的,你理他们做什么?”

  萧皇后一句话都不想再和这个蠢货多说。

  *

  安国公府内院,萧思睿将瑟瑟送回内室,并没有马上离开。他立在窗下,面沉如水,久久不动。

  瑟瑟踮着脚,悄悄靠近他,伸出柔软的手臂,从他身后轻轻搂住他腰。他回过神来,大手覆上她雪白的小手,声音微柔:“吓到你了?”

  瑟瑟摇摇头,轻声道:“你别难过。”

  萧思睿覆住她的手蓦地收紧,默然片刻,忽然有了倾诉之念:“那柄木剑,是先镇北侯亲手为我雕的。”

  老镇北侯英雄一世,向来热衷培养宗族的优秀子弟,尤其是在发现长子萧缜不成器后,就更上心了。他在数十个宗族子弟中选中了萧思睿,将他带回镇北侯府,视若己出,悉心教养,甚至比对自己的亲生儿子更为用心。

  没想到却惹来萧缜的不满。

  萧缜从小就是世子,身份尊贵,在府中样样都是头一份的,冷不丁来了一个萧思睿,吃穿用度,学文习武,处处与他一般待遇。父亲钟爱萧思睿,时时把人带在身边,手把手地教养,母亲将对方视若亲子,甚至向来出色的妹妹也把对方看作亲弟弟般,嘘寒问暖,处处关照。

  萧缜的心理开始失衡,他本来就排斥这个莫名其妙出现在家中的小少年,这会儿更是有了危机感,开始处处刁难萧思睿。可每一次,要么被萧思睿躲过,要么萧明润会及时赶到,除了第一次萧思睿年纪小,没防备,他一次都没有成功过。

  而这第一次成功,便是他抢了萧思睿视若珍宝的,老镇北侯亲手做的木剑。萧思睿年幼,又没有帮手,无力夺回木剑,最后是萧明润出面,逼着他将木剑还给了萧思睿。

  萧缜心里一直憋着一口气。

  此后,由于萧思睿的出色,镇北侯府的资源越来越多地向他倾斜,众人纷纷赞誉老镇北侯后继有人。萧缜越发妒恨他:明明自己才是父亲的儿子,却仿佛永远没人看得到他。

  矛盾越来越深,在镇北侯夫妇和萧明润看不到的地方,萧缜对萧思睿的恶意越发明显。

  矛盾的彻底爆发是在萧思睿十四岁那年。老镇北侯病重,临终前铺好路,为萧思睿在禁军中谋了一个殿前司马军指挥之职。

  那时,萧明润已经进宫,乔太夫人伤心过度,卧病在床,萧缜这个世子成了镇北侯府新的当家人。丧仪上,他不顾老镇北侯的遗言,不许萧思睿以子侄之礼服丧,甚至把萧思睿守灵的位置排在最后。萧思睿顾着不能毁了丧仪,忍了下来,丧仪结束,就默默收拾行装,搬出镇北侯府。

  离开那天,萧缜拦下萧思睿,要他把当年那把木剑留下。当年萧明润帮着萧思睿把剑要回去,老镇北侯和乔太夫人也因为这事责罚了他,他一直耿耿于怀。并说,这些年,萧思睿欠镇北侯府的可不止一把木剑。

  萧思睿冷冷看了他半晌,将珍藏的剑取出,交给了他。

  乔太夫人病好后,听说此事,差点又气病,亲自来找萧思睿,要接他回去。萧思睿怎么可能再回去,婉言谢绝了乔太夫人,也谢绝了她要把剑再给他的好意。

  这把剑是萧缜心里的一根刺,他既已决意离开,又何必再让他们母子失和?

  乔太夫人却执意不肯,她不能让萧思睿带着怨恨离开。最后,萧思睿没有收回剑,而是找了个理由让乔太夫人收好剑,许诺道,如果镇北侯府今后有为难之处,可凭此剑让他做任意一件事。

  此后,他出生入死,小小年纪就上了战场,为自己挣得安国公的爵位,与镇北侯府由于乔太夫人和萧皇后的关系,也一直维持着平和。

  八年过去了,镇北侯府从来没有动用过剑。他受镇北侯府深恩,许多事,不用他们提,他自然会帮,却没想到,今日终是重新看到此剑,要求是,让他扶助一个与他有深仇的人登上皇位。

  镇北侯府,彻底抛弃了以往的情分,只剩下逼迫他兑现承诺的冷酷。

  他便是心如铁石,又怎能不感到难过?

  作者有话要说:  明天可能不更,还有最后一点内容了,我尽量写完一起发。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

  一勿 82瓶;彭彭彭彭阿笪 10瓶;双鱼座 8瓶;宋言欢、仙女今 5瓶;晴天娃娃、樱海月影 3瓶;未来、狮子、aurora 1瓶;

  ( ̄ 3 ̄)~

  第104章

  北风萧萧,彤云压城,定康元年的第一场雪如期而至。漫天风雪中,天成帝的灵柩在停灵两个月后,终于在新帝及诸皇子宗室、文武百官的徒步护送下,浩浩荡荡地送往陵寝安放。

  有了萧思睿的支持,便是大皇子百般筹谋,煽动百官,终究撼动不了萧皇后与陈括的地位。萧皇后占得上风后,大皇子被圈禁,闹得最凶的几位大臣被关押的关押,流放的流放,朝中换了一批人。天成帝与十二皇子究竟是怎么死的,被掩盖下来,成了永久的疑案。

  萧皇后信守承诺,陈括登基后,下的第一道旨意,便是授予萧思睿枢密使兼尚书左仆射之职,军权相权集于一身,一时权势滔天,风光无两。

  萧思睿并没有在临安停留多久。临安之围虽解,北虏大军尚未驱尽。大局一定,他便将政事交代给卓先生几个,又留下韩奔负责临安城的安防,自己很快带着大军再次出征。

  秋去春来,又近一年端午佳节。

  这日,钱塘门附近的燕府热闹非凡,车水马龙,宾客往来不绝,却是燕家二郎君燕骏为长女端姐儿办满月酒。

  燕骏和连氏成亲数年无子,端姐儿是他们的第一个孩子,燕骏心中欢喜,办得格外隆重。连氏原本还有些失落,见丈夫对端姐儿如此重视,甚至比当初大哥家的大郎和二郎两个小子的满月酒都隆重,知道他果然没有嫌弃之意,一颗心放回了肚里,看着小小的女儿怎么欢喜都不够。

  瑟瑟到得不早不晚。她不欲惊动旁人,坐了一辆不起眼的软轿,下轿时正撞上燕骏在太学的一帮同窗到达。有几个太学生当初见过她,认出她来,不好意思地向她行礼。

  瑟瑟落落大方地向他们点头致意,正要径直去内院,身后又传来动静。有人在喊“蒋兄”,一道熟悉的声音响起:“方兄,罗兄……是我来迟了。”赫然是蒋让。

  先前说话的人笑道:“蒋兄如今是有家室的人,要等嫂夫人,来得比我们迟些也情有可原。”

  蒋让温言道:“罗兄休要取笑,内子脸皮薄,经不得。”

  被称为罗兄的人笑道:“哎哟哟,这就护上了。”四周发出一片善意的笑声。

  瑟瑟下意识地回头,看到蒋让站在那边和众人寒暄,依旧是那副清秀腼腆的模样。他身边跟着一个个子娇小的年轻女子,柳眉细眼,肤色奶白,温柔含羞地看着他。

  仿佛察觉到她的视线,蒋让在人群中抬头看过来,见到她微微一怔,随即露出一个释然的笑容,远远向她致意。

  瑟瑟忍不住微笑,故人安好,琴瑟和鸣,真是再好不过。

  她先去了松鹤堂见周老太君。刚进院子,大郎和二郎便手拉着手飞奔过来,大声叫着“姑姑”。瑟瑟笑着应下,将带来的礼物给了他们。两人欢呼雀跃,领着瑟瑟进了屋子。

  这会儿宴席还未开始,女眷们许多都聚在松鹤堂,围着看端姐儿。见到瑟瑟过来,纷纷向她行礼。有机灵的,趁机开始奉承她。